成龙叫龙哥,周星驰叫星爷

白癜风那家医院治疗好 http://www.xxzywj.com/m/

成龙的年龄是64周岁,周星驰才55周岁,周星驰的年龄明明没有成龙年龄大,却为什么把成龙叫哥,周星驰叫爷?

周星驰在55岁的时候就已经是满头银发了,现在看他的作品只能去看以前的电影了,不过直到现在他的电影依旧是电影中的

而成龙在之前还拍了电影,真的是老当益壮!

成龙曾说:想看高科技的和枪战片,去看好莱坞片子,想看动作片,那就来看我的。我一直想要特殊,不要跟人家一样。当每个人走李小龙的路的时候,我走一种叫动作喜剧;当每个人都走动作喜剧的时候,我就走一种叫做危险动作;到了每个人都在玩危险动作,我就走一种叫做玩命式的危险动作,到了后面就没有人学我了,我就变成孤独一人。

1、从字面意思来看叫成龙为龙哥,是最顺口的称呼,不然叫什么?龙爷?有点黑涩会的气息吧!所有还是龙哥比较好!

娱乐圈是个非常讲究“辈分”的一个地方,叫谁谁哥,一就是我尊重您,二,我不如您,三、我是小辈,我就得喊他哥。

2、成龙出名到火爆起来比周星驰还是晚一些,成龙,龙套还是比较长的,可能有些不起眼,导致大家记不住他吧!

在成龙大哥那个年代想要出名是很不容易的,简直就是经历好多关卡!

3、成龙的绯闻还是比周星驰的多,不是今天抱着谁,就是亲亲谁!

成龙还要打理成家班,会比较亲民吧!

也可能是叫哥比较亲近吧,爷这个词有点遥不可及的意思

可能是因为部电影《赌圣》吴君如恳求周星星帮忙,叫了一声星爷,之间大家都是叫他星仔的,可能就是从这里开始广为流传的吧,

还有可能就不拍电影的时候星爷都是很严肃的,不会怎么笑,王晶那时候也说过“让他笑笑,好像你欠他很多钱一样”

55岁开始满头银发,有一种庄严沧桑感吧,所以大家才会叫他星爷!也不知道星爷怎么会在50多岁的时候就满头银发,感觉好像很老,周星星这个角色依然还记在心中,看到拍美人鱼的时候,心里很惊讶,“他怎么会有白头发,就像是刚看功夫,就看到了他满头的白发,”

补充:还有个可能,就是周星星演的电影,好像你就可以通过部电影你就可以体会到生活中德一些琐事一样,这些都可以在周星驰导演或者去演的电影中看,随着在电影界中,还是娱乐圈中的影响力更多的人也愿意称之为星爷!但是成龙的电影就是武打为主,让人觉得成龙他不会老,至少现在没有老。成龙有多少资产都无所谓了?人家有这命。人一生钱财都是身外之物,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也只有一次。人一辈子活到最后太不容易?一切都要把握好。钱财再谋种情况下好像过眼风云,所以不把它看地过重。

大家都知道成龙,洪金宝,元彪都是七小福成员,年轻时候的3人经常合作出演电影,《A计划》《快餐车》等等,但是成龙和洪金宝在这部电影中三人也是最后一次聚在一起,之后开始各忙个的。这个电影就是八十年代末几乎云集香港所有活跃打星的贺岁片─《飞龙猛将》,这部电影更是到目前为止,成龙和洪金宝最后一次于幕前同场合作对打。

《飞龙猛将》是香港嘉禾公司于年出品贺岁片,距今刚好三十年。由洪金宝执导,元奎任武指,起用了经乎当时活跃于幕前的元家班成员,奸角亦云集狄威、高飞、周比利等一众当年人气打星(还有现在人气急升鼎爷李家鼎)。故事讲述成龙饰演的律师受聘于一间以化学原料厂为包装的毒品工厂,负责收购化学厂排污下游一个渔场,正当收购完成前,男主角等人发现制毒厂在运作,而使他们陷入险境,并最终与幕后老板华心武(元华)大打出手。

甚至欧洲,成龙也同样引人骄傲:

1、俄罗斯新世纪后票房过1万美元的华语片共27部,成龙占7部,而且统领冠亚季军(《十二生肖》、《飞龙再生》、《新警察故事》),其中《十二生肖》俄罗斯票房高达万美元,迄今保持着华语片在俄罗斯的卖座纪录,在他之后,俄罗斯最卖座的华语片都在70万美元以下。2、德国在李小龙后只有成龙一个华人明星拿到年度票房前20名,分别是《尖峰时刻》年度第13名,《尖峰时刻2》年度第18名,《功夫梦》年度第18名。《尖峰时刻》是华人明星主演影片继李小龙后在德国的最卖座纪录。所以如今德国有一条名为“成龙街”的旅游景点,就知成龙在当地的影响力:就连欧亚非交界的阿联酋,成龙也没少破纪录,单片破万美元的就有《尖峰时刻3》(万)、《功夫梦》(万)、《十二生肖》(万)、《绝地逃亡》(万)和《功夫之王》(万),其中《十二生肖》打破华语片在该国卖座纪录,《绝地逃亡》则刷新华语片在该国的首周票房纪录。

要注意的是,无论北美、俄罗斯、德国、日韩和新马,都没有什么“国产片保护月”,都是好莱坞电影、本土电影与其他国家电影同时竞争,所以华语片在当中实质没有什么优势。但成龙偏偏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中拿到这样的票房和纪录,要说“含金量”,如今有第二个华人明星能比吗?

作为香港影人,当然也要提成龙在香港本土的票房。话说香港电影的辉煌时期,市场的主要档期包括春节档、暑期档和圣诞档(即如今内地的贺岁档),另一个重要档期则是复活节档(全港放假4天,性质与如今内地的国庆档差不多),换句话说,如今内地“四大档期”的前身实质来自香港。

上世纪80年代,成龙在香港几大档期都战绩辉煌。首先暑期档,成龙曾4次拿到冠军,包括《奇谋妙计五福星》(3年7月7日公映,票房万港币),《夏日福星》(5年8月15日公映,票房万港币),《A计划续集》(7年8月19日公映,票房万港币)和《警察故事续集》(年8月20日公映,票房万港币),前两部都打破该档期票房纪录——换句话说,成龙在80年代也是最受香港年轻人欢迎的电影明星。

而在圣诞(新历贺岁)档,成龙80年代同样破过纪录:首当其冲《A计划》,3年12月22日上映,票房万港币;然后《警察故事》,5年12月16日上映,票房万港币,纪录保持4年,直至年初才被《赌神》(万港币)打破。

ps:成龙80年代(0~9)合共主演16部电影,任何票房年冠或纪录都拿不到的只有一部《龙的心》。然10年16部作品有15部手握海内外各种华语片年冠或纪录,命中率高达94%,你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巨星才能达到?列举的话成绩如此:

1、师弟出马:0年香港台湾华语片票房年冠破纪录,日本(1)韩国华语片票房年冠。

2、杀手壕:0年北美华语片票房年冠,日本法国华语片票房年冠,华语片全球票房冠军。

3、龙少爷:2年台湾华语片票房年冠破纪录,韩国华语片票房年冠。

4、奇谋妙计五福星:3年台湾华语片票房年冠破纪录,韩国华语片票房年冠。

5、A计划:4年台湾华语片票房年冠破纪录,日本韩国华语片票房年冠,华语片全球票房冠军。

6、快餐车:5年台湾华语片票房年冠。

7、福星高照:5年香港华语片票房年冠破纪录,韩国华语片票房年冠。

8、夏日福星:5年新加坡华语片票房年冠,日本华语片票房年冠(,若按上映年属7年)。

9、警察故事:5年(上映年标准)台湾华语片票房年冠,日本华语片票房年冠(6)。

10、威龙猛探:5年北美华语片票房年冠。

11、龙兄虎弟:7年香港华语片票房年冠破纪录,台湾(6)韩国新加坡华语片票房年冠。

12、A计划续集:7年台湾华语片票房年冠破纪录,日本新加坡华语片票房年冠,华语片全球票房冠军。

13、警察故事续集:年台湾华语片票房年冠破纪录,马来西亚华语片票房年冠。

14、飞龙猛将:年新加坡华语片票房年冠。

15、奇迹:9年台湾华语片票房年冠破纪录,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华语片票房年冠,华语片全球票房冠军。

换句话说,80年代成龙16部港片在海内外市场至少拿了40个华语片票房年冠,破了8个票房纪录。其中香港3次年冠都打破历史纪录(《师弟出马》、《福星高照》和《龙兄虎弟》),台湾9次年冠里破7次历史纪录,还有谁?

到了90年代,成龙合共主演12部港片,只有一部《双龙会》没拿到任何市场的票房冠军,海内外夺冠率高达92%,华语片全球票房冠军命中率高达75%,空前绝后——

1、飞鹰计划(5冠1纪录):年台湾日本新加坡华语片票房年冠,马来西亚华语片票房年冠破纪录,华语片全球票房冠军。

2、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4冠2纪录):年台湾马来西亚华语片票房年冠破纪录,日本华语片票房年冠,华语片全球票房冠军。

3、城市猎人(2冠):年台湾日本华语片票房年冠。

4、重案组(1冠):年马来西亚华语片票房年冠。

5、醉拳2(6冠):年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华语片票房年冠,华语片全球票房冠军。

6、红番区(8冠4纪录):年内地香港华语片票房年冠破纪录,台湾华语片票房年冠,北美非好莱坞电影票房年冠破纪录(),日本韩国德国华语片票房年冠,华语片全球票房冠军破纪录。

7、霹雳火(1冠):年新加坡华语片票房年冠。

8、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10冠3纪录):年内地华语片票房年冠,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华语片年冠破纪录,台湾日本韩国德国华语片票房年冠,北美华语片票房年冠(),华语片全球票房冠军。

9、一个好人(9冠):年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德国华语片票房年冠,北美华语片票房年冠(),华语片全球票房冠军。

10、我是谁(6冠2纪录):年台湾新加坡韩国华语片票房年冠,马来西亚泰国华语片票房年冠破纪录,华语片全球票房冠军。

11、玻璃樽(5冠):年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华语片票房年冠,华语片全球票房冠军。

换句话说,成龙这12部港片在海内外各市场拿了至少58个华语片年冠,破了12个票房纪录,加起来不少于70次。其中连续6年拿到华语片全球票房冠军,内地2次华语片年冠,香港3次年冠加连续2年破历史纪录,台湾华语片9次华语片年冠单片纪录保持16年,日本8次华语片年冠,韩国6次华语片年冠,新加坡7次华语片年冠1次破纪录,马来西亚4次破历史纪录...迄今为止,还是没有华语明星能够超越。

同是华语片,但其他人在成龙面前都诠释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个说法——

90年代周星驰整个海内外市场里,在香港拿过5次港片年冠3次中西总年冠,因93年周星驰港片年冠《唐伯虎点秋香》输给万港元的《侏罗纪公园》,99年周星驰港片年冠《喜剧之王》输给3万港元的《午夜凶铃》,其中4次破香港历史纪录(90年《赌圣》,91年《逃学威龙》,92年《家有喜事》和《审死官》),还有1次华语片全球票房年冠(年的《赌侠》,万美元)。以港片年冠标准合共10次,以中西总年冠标准合共8次。

李连杰在韩国拿过2次华语片年冠(91年《黄飞鸿》,92年《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新加坡拿过2次华语片年冠(92年《黄飞鸿2男儿当自强》,93年《方世玉》),破1次华语片纪录(93年《方世玉》),99年拿过1次北美华语片票房年冠(《黑侠》),合共6次。

周润发在香港拿过1次华语片年冠和1次破历史纪录(都是94年《赌神2》),台湾拿过1次华语片年冠和1次破历史纪录(都是90年《赌神》),合共4次。

林青霞在韩国拿过2次华语片年冠(92年《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93年《东方不败风云再起》),合共2次。

看看,8、90年代的成龙是不是一个bug?

更空前在于,成龙实质乃香港和内地“春节档”“贺岁片”概念的开创者:

(1)0年2月9日,《师弟出马》在香港破天荒排大年初一(2月16日)前一周上映,结果票房爆收1万港元,在这之前像李小龙和许冠文的电影都不排在春节上映(两人破纪录的《猛龙过江》和《半斤八两》都在年底上映,可见当时跨年放映才有黄金票房),因为戏院都觉得当时大家忙着拜年,哪有空去看电影?

所以,《师弟出马》在春节期间票房大卖(当时香港戏院平均票价才6.92元港币!!!),让全港戏院都觉得:春节可能是个票房黄金档。所以1年1月30日,许氏兄弟的《摩登保镖》也选择在大年初一前一周公映(这时在宣传上已有真正的“贺岁片”身份),票房继续破纪录,82年《最佳拍档》再提前两天,于1月16日(该年1月25日为大年初一)开画,票房更冲破万。这之后,“贺岁片”的上映日期逐步靠近春节,最终才确定将大年初一公映的电影称作“贺岁片”...

换句话说,香港“贺岁片”的概念与市场是经《师弟出马》、《摩登保镖》和《最佳拍档》确立的,而最早引爆春节观影热潮的,就是成龙。在巅峰时期,香港人一度将全盒、红包和成龙视作“贺岁三宝”,也就是过年一定会跑去看成龙电影。

(2)仅80年代,成龙就先后3次打破港片春节档卖座纪录,除了《师弟出马》,还有《福星高照》(万)和《龙兄虎弟》(万),两部戏也同样刷新了香港影史票房纪录,其中《福星高照》一周票房就高达4万港币,当时香港戏院平均票价也不过16.17元港币:

当年成龙贺岁片在香港的观影人潮。彼时(7年)香港总人口为万,平均票价仅19.78元港币,但《龙兄虎弟》的观影人次高达万。看现场就知道不是吹出来的:

(3)年,成龙的《简单任务》以万港元票房成为90年代香港最卖座的华语片,迄今为止仍是香港春节档最卖座电影。换句话说,在香港有“贺岁片”以来,最卖座(只看票房数字,不算通货膨胀及观影人次)的三部电影分别是:《简单任务》(万)、《红番区》(万)和《美人鱼》(万)。

你们可能觉得这个数字“没啥”,但我可以说,整个90年代(~),在香港一共上映了部电影(含中西片),成龙的《简单任务》和《红番区》排在第4、5名,仅次于《泰坦尼克号》(1.1亿港元)、《侏罗纪公园》(万港元)和《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万港元),其他无论港片西片,全灭;其中,这10年港片共上映部,《简》与《红》位居冠亚军,就问你还有谁?

(4)值得一提的是,即使算通货膨胀和观影人次,成龙也在香港影史(0~年)最卖座的十部贺岁片中占得4席,与“最佳拍档”系列打成平手。排名依次是:《最佳拍档》(万人次)、《最佳拍档女皇密令》(万人次)、《福星高照》(万人次)、《龙兄虎弟》(万人次)、《最佳拍档大显神通》(万)、《八星报喜》(万人次)、《摩登保镖》(万人次)、《飞龙猛将》(万人次)、《最佳拍档千里救差婆》(万人次)、《龙少爷》(万人次)、《家有喜事》(万人次)。

所以,如今按票房统计香港“贺岁片之王”,成龙力压周星驰、许冠杰、周润发、张国荣、洪金宝、黄百鸣、曾志伟等,以近5.6亿港元的总票房高居榜首!

(5)15年后的年,成龙的《红番区》成为内地电影史上第一部分账引进、全国发行的华语片。在这之前,春节期间全国影院几乎都不开门做生意。

结果《红番区》放映后,当时的院线经理高军就这样回忆盛况:“从年成龙的《红番区》开始,内地才有贺岁片的概念。在《红番区》之前,内地的春节电影市场是很惨淡的,电影院要关门放假,因为即使开门也没有人来看。这都成惯例了,所以我们叫‘灰色春节档期’。有意思的是,一开始很多人不能接受春节放《红番区》:有人看吗?干嘛要来加班,费力不讨好。没想到《红番区》特别火爆,轻松过亿!”

(6)年,《简单任务》再于春节档上映,票房冲破万人民币,成为当年内地票房冠军。通过这两部戏,内地发行商才真正发现:原来除了香港,内地观众也会习惯在春节期间看电影。自此“春节档”跟“贺岁片”才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主流档期之一,若非98年后成龙赴好莱坞发展,冯小刚的贺岁喜剧后来居上,春节档不会愈发沉寂。

从影史来说,《红番区》是第一部同时拿到两岸三地华语片票房年冠的电影(内地万人民币,香港万港币,台湾2.4亿新台币),也是迄今为止唯一能拿到三地年冠的春节档电影;翌年,成龙再凭《简单任务》独揽两岸三地年冠,加上两部戏分别是当年北美华语片票房冠军,当时成龙实质已征服了中美市场,更足以证明他在华人春节档影市的“祖师爷”地位。

90年代内地,成龙已经连续4年拿到内地春节档票房冠军,分别是《红番区》(万,破华语电影票房纪录,保持5年半才被1.2亿的《生死抉择》打破,另外95年内地总票房才9.5亿人民币,《红番区》占了近10%的份额!)、《简单任务》(万,年度票房冠军,超亚军《龙卷风》近万人民币)、《一个好人》(万,分别以91万和95万人民币破北京和上海单日票房纪录,总排名年度第三。其实这部戏本来会成为年度冠军,但遇上邓公去世,全国停止娱乐活动,该片首轮放映还没结束便下档)及《我是谁》(万,年度第三)。

事实上,那几年内地引进了20多部好莱坞大片,票房能超过成龙贺岁片的只有《泰坦尼克号》(3.6亿)、《真实的谎言》(1.03亿)、《拯救大兵瑞恩》(8万)、《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万)寥寥数部,可见成龙对内地春节档的影响有多大;再加上香港,我可以如此总结:整个90年代内地与香港所有上映的影片中,总共只有5部戏票房能赢成龙的贺岁片(细分的话,香港只有3部超过《简单任务》,内地只有2部超过《红番区》),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奇迹吗?

(7)就连台湾地区,成龙也创造了“春节档”“贺岁片”的奇迹。

在当地,农历春节前一周是电影市场公认的全年最佳档期,因当时学生普遍考完大考放寒假。4年1月27日,《A计划》正是在这个档期公映,结果不仅以万新台币打破了台湾地区历史票房纪录(年之前,台湾地区一直有西片拷贝进口限制,所以影院上映华语片远多于西片,《A计划》票房实质也打破了所有中外电影在台湾地区的票房纪录),还破了年黄梅调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保持了21年的台北观影人次纪录,哪怕只说春节档,《A计划》也将纪录翻了1倍——无独有偶,此前华语片春节档票房纪录也是成龙的《龙少爷》,而且是当年年冠并打破历史票房纪录。

迄今为止不算通货膨胀,台湾地区共有23部华语片大台北地区票房超过1亿新台币,以X2的标准,这些也都是全台能破2亿新台币的华语片,其中成龙占了5部之多,累计票房约13.4亿新台币(周星驰、周润发各占2部,“双周一成”占了近一半),而且前10名里只有成龙的《超级警察》和《城市猎人》属于90年代作品,也是唯二的港片,可见传奇!

1、海角七号(5.3亿)

2、赛德克巴莱:太阳旗(5亿)

3、大尾鲈鳗(4.3亿)

4、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4.1亿)

我的少女时代(4.1亿)

5、赛德克巴莱:彩虹桥(3.3亿)

6、阵头(3.17亿)

7、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3.12亿)

8、总辅师(3.1亿)

9、城市猎人(3.01亿)

10、KANO(3亿)

11、功夫(2.98亿)

12、艋岬(2.6亿)

醉拳2(2.6亿)

13、色戒(2.5亿)

大喜临门(2.5亿)

14、红番区(2.4亿)

15、赌神(2.26亿)

16、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2.24亿)

17、武状元苏乞儿(2.2亿)

叶问3(2.2亿)

18、大稻埕(2.1亿)

19、卧虎藏龙(2亿)

迄今为止,成龙的《A计划》也保持华语片在台北的观影人次纪录,16天累计,,票房超过万新台币,以总票房万新台币倒推,观影人次约在万(当时全台平均票价为60元新台币),影史上仅次于《泰坦尼克号》、《阿凡达》和《侏罗纪公园》。由此可见,如果算观影人次、通货膨胀、人口增长等因素,《A计划》或是华语片在台的最高纪录。

整个90年代,台湾地区合共上映多部华语片(港片0部,台片部,内地片13部),前五名分别是《超级警察》、《城市猎人》、《醉拳2》、《红番区》和《赌神》,成龙统领前4,这就是真正的统治力!

说回到《红番区》,除了为内地开启“贺岁片”概念,同样在北美实现从“无”到“有”的奇迹:

(1)在《红番区》之前,华语片从来在北美只是在唐人街区域做小规模放映,主流院线根本不care。年,新线(NewLine)因曾发行嘉禾制作的西片《忍者龟》()赚了大钱,还成为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发行方之一(所以成龙能进好莱坞,其实是新线主动与嘉禾合作),最终用万美元买下《红番区》的北美版权,并在全美近家影院同时开画。

(2)结果你猜怎么着?《红番区》首周票房达到万美元,高居北美首周票房冠军,最终累计票房达3万美元,即首周与总票房皆打破非好莱坞电影在北美的卖座纪录,加上录像带、电视转播等周边版权收入,北美总收入高达1.25亿美元!

(3)换句话说,从《红番区》开始,华语片才真正获得在北美大规模公映的机会。所以有了成龙对北美市场的“开拓”,才有后来《卧虎藏龙》和《英雄》等华语片在北美市场的更大突围。而且,当年《红番区》能在北美如此卖座,一大原因在于这一幕震撼了观众:

(4)有利可图,北美片商(除了新线还有米拉麦克斯)从98年到年一口气发行了成龙好几部港产旧片(包括《简单任务》、《一个好人》、《醉拳2》、《飞鹰计划》、《双龙会》、《超级警察》等),这里面最“新”的也是隔了一年的《一个好人》。结果当时光是这些片在北美的累计票房就超过7万美元(按现在标准则超过1.4亿美元)——试想,旧片都能进入主流院线还能有这票房,你还会怀疑成龙在北美的受欢迎程度么?

还有,《忍者龟》和《尖峰时刻》也是新线90年代出品或发行的十部全球票房最高的影片之一,前者投资万美元,后者投资万美元,都换来北美过亿美元,全球破2亿美元的票房。

以《忍者龟》为例,对80年代靠“猛鬼街”和“魔精”等低成本恐怖片系列吃饭的新线来说,这样的票房完全是“救世主”的地位,而《红番区》则是90年代新线仅用万美元买来版权结果全世界赚大钱的最佳例子,《尖峰时刻》更是仅投资万美元,所以某种程度上,嘉禾与成龙可谓“成全”了新线!

所以90年代到新世纪除了成龙的《红番区》、《简单任务》和《一个好人》等,新线基本没做其他港片的海外发行,恰好印证了它与嘉禾、成龙的关系。

《变相怪杰》3.52亿美元

《七宗罪》3.27亿美元

《王牌大贱谍2》3.1亿美元

《阿呆与阿瓜》2.47亿美元

《尖峰时刻》2.44亿美元

《忍者龟》2.02亿美元

《刀锋战士》1.3亿美元

《红番区》8万美元

顺带一提,除了新线,索尼和米拉麦克斯也是当时华语片的海外主要发行方,票房同样有可观范例——

索尼

《卧虎藏龙》1.28亿万美元

《功夫》万美元

《十面埋伏》万美元

《满城尽带黄金甲》万美元

《美人鱼》万美元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万美元

《秋菊打官司》万美元

《我的父亲母亲》万美元

《荆轲刺秦王》万美元

《西游伏妖篇》88万美元

《一个都不能少》59万美元

《千里走单骑》25万美元

《幸福时光》24万美元

《长江七号》21万美元

米拉麦克斯

《英雄》万美元

《警察故事3超级警察》万

《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万美元

《醉拳2》6万美元

《飞鹰计划》万美元

《双龙会》万美元

《霸王别姬》万美元

《少林足球》万美元

《菊豆》万美元

《无间道》万美元

《风月》万美元

《重庆森林》60万美元

新线

《红番区》3万美元

《警察故事4简单任务》万美元

《一个好人》1万美元

所以,90年代能在没有好莱坞发行商助阵,并除却两岸三地票房的前提下,纯海外仍能拿到过千万美元票房的华语片都是成龙的,分别是《我是谁》(多万美元),《霹雳火》(多万美元)和《特务迷城》(1多万美元),可见成龙巅峰时期号召力之强

《喜剧之王》,在片场才会演戏的人

《喜剧之王》被认为是周星驰最具自传性质的电影。男主角尹天仇一直想做演员,却屡受挫折。电影里很多情节,比如在片场不肯死的死尸,为了一个龙套角色说干了口水,都带有周星驰经历的影子。

但是,电影讲的是演戏,却不局限于片场。《喜剧之王》里,每个人都在演戏。

洪爷刚读完大学的小弟要去收保护费,所以让周星驰指导他如何在造型和气场上更像黑社会。

言行举止豪放粗俗的柳飘飘要投客人所好,所以必须装作清纯女学生,于是妈咪就带着一帮小姐去找尹天仇学演戏。

吴孟达作为卧底,更是每天都在演戏。他说自己比所谓的演员更专业,更加高尚、更加有技巧,没有剧本,但绝对不会NG。所以,他才应该拿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

这一切会让人想起“人生如此,全靠演技”这句话。生活跟电影一样,有游戏规则,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给你分配了相应的角色,而你对此浑然不觉。

当你第一次跟眼前这个男孩子约会,就算情不自禁地想把跟他上床,却也还是要故作矜持。

而对面这个男孩子再猴急要跟你上床,也还是要先假装绅士。

那些在追女孩子时每天送早餐,嘘寒问暖的男孩子,有多少是出于自然的情感在做这些事的?也许大部分都只是觉得,他应该扮演一个追求者的角色,而角色的对白和行为就是如此。

好多时候,爱情追逐,都只是在按照固定的程序进行而已。

柳飘飘和尹天仇也是如此。他们情不自禁,却只能以“涂润唇膏”这样拙劣的借口来接吻。一夜风流后,一个搜刮了整个屋子,把全副身家付给对方当嫖资,一个拿了嫖资后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谢谢老板。”

大部分人在生活里都不是好的演员,因为你总被分配到不擅长的角色,并且,生活的戏不能NG,演不好就要承担后果。

收保护费时横不起来,就要被打到流鼻血。妓女在客人面前扮不了清纯,就可能会被退单。做卧底时演得不好,更是要有生命危险……

2、

而尹天仇在生活中也并不是个好演员,虽然从电影专业的角度来讲,尹天仇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

演死尸的时候,尹天仇总是不想死,而是以自己所理解的方式去演绎,结果挨了杜娟儿一顿骂。

在教小混混怎么演绎痛的时候,尹天仇居然引用俄国戏剧理论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此时,小混混们的表情是这样的:

他无论跟导演、洪爷还是夜总会的小姐讲话,都是同一副腔调,与场景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点滑稽可笑。所以每当他头头是道讲演技,柳飘飘就笑他:“死跑龙套的。”

当妈咪说“我们是夜总会小姐”时,尹天仇很坦白地回答:“看得出来。”柳飘飘拿起凳子往他头上砸,就是因为他说了一句:“你们这些舞女,如果能学会尊重别人……”说这话时,尹天仇面带微笑,没有任何恶意。

第二次演死尸的时候,尹天仇涂了满脸泥巴躺在地上。无论其他人怎么拳打脚踢,他都不起来。杜娟儿因此另眼相看,并叫他以后跟着她开工。

只是,当杜娟儿骂上次那个怎么也死不了的死尸时,尹天仇毫无必要地擦干了泥巴,坦白自己就是上次那个死尸。结果把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搞砸了。

后来,杜娟儿还是慧眼识珠,让他当男主角,两人也越走越近。那会我们以为,这是一个小人物努力奋斗往上爬并迎取白富美,抛弃糟糠之妻(柳飘飘)的故事。但尹天仇当着杜娟儿的面,对柳飘飘说:“是啊(我愿意养你),等紧你扎。”整个剧情急转直下。

电影并没有交代,尹天仇失去了演男主角的资格,到底是不是因为杜娟儿的妒忌。但当尹天仇给了柳飘飘肯定的回答后,杜娟儿的表情明显有些尴尬。开车离开时还带着嘲讽、苦涩的微笑。而紧接着的一个场景,便是尹天仇在片场被告知男主角不用他演了。这很难不让人认为,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

更重要的是,构建一段三角关系的副线,肯定要跟主线——演员梦——交缠起来,情感线和主线平行,便会使情节松散,故事难以形成闭环。这于剧本而言是一种硬伤。

总结完你就发现,尹天仇怎么也当不了演员,就是因为他只有导演喊action才会演戏。每次得到的机会,都因太过坦白,不懂八面玲珑而付诸东流。

3、

尹天仇是一个在片场才会演戏的人。现实中的周星驰,何尝不是如此?

了解周星驰的人都知道,他作为一个喜剧天才和大师,在现实中人缘可以说极差,因为他在片场当“太上导演”,完全没有按照人情法则来做事。这些年来,不断有演艺圈明星在公开场合说他的不是。

而周星驰对于那些指责,从来都是以沉默回应。他以为清者自清,殊不知大众传播规律,却是沉默等于默认。

并且,周星驰在片场以外并不如电影中那样妙语连珠、口若悬河。王晶说想要周星驰笑仿佛是要付钱。我看杨澜给他做的专访时,便有一种“如果这个人不是周星驰我干嘛要花时间看这个味同嚼蜡的访谈”的感觉。虽然,他在节目中表达能力低下,有很大原因是普通话不过关。

多年后接受柴静的专访时,周星驰讲话流利地多,想来是北上拍片后普通话有明显进步。但柴静问他“听说你在片场什么都管,地上掉一根针都要管”,周星驰一本正经地回答:“我绝对没有管针掉在地上。”这个梗一直被当作周星驰不会聊天,不会接梗的典型。

总结起来,就是周星驰不懂人情世故,以及这个社会运行的法则,就像一个不谙世事又内向的小孩,误闯入这个复杂的世界。

了解了他在片场以外的所作所为后,我的感觉是极度惊讶的。为什么这样一个生活中内向、害羞、语速极慢的人,在电影里可以如此妙语连珠,肢体语言出神入化,给观众带来如此多的欢乐?毕竟,面对镜头需要强大的气场。很多外向的人对着镜头都会懵逼。

学术的解释是,真正的喜剧,内核都是悲剧,所以喜剧大师其实都是忧郁的。而周星驰个人的解释就是:“如果你给个剧本让我演一次(大声讲话的人),我就能投入进去,把自己当作剧中人那样去演,但平时不行。我觉得自己喜欢演戏。”

他小时候练功夫、看漫画,都是一种忘记现实痛苦的方式。大概,演戏让他沉浸在另一个世界里,已经逃离了现实的时空。

4、

影片的高潮,是吴孟达安排尹天仇去做卧底。这大概是尹天仇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在演一场生活的戏。这场“戏”也让他明白,原来在生活中做一个演员,比在片场难那么多。

本来,尹天仇把装着枪的外卖送到吴孟达手里就算完事。但吴孟达怎么都没机会打电话叫外卖,因此节外生枝。

尹天仇到点没接到电话,居然还是按部就班地去敲门。此时尹天仇进屋,“剧本”就已经变了。外卖没点成,怎么会进来一个外卖仔?但无论吴孟达怎样旁敲侧击地提醒,甚至动手打他,他的脑筋都没有转过来。命悬一线的气氛,让尹天仇紧张到忘了台词(番茄蛋饭加底25.5元,不加底36.8元)。

演完这场戏之后,尹天仇终于承认,自己没有演戏的才华,还是当观众好了。当卧底居然要真的杀人,还要在黑社会面前镇定自若,对答如流,说错一句话就有可能挨子弹。

而在电影开头,他对着大海喊:“努力,奋斗。”夜晚跟柳飘飘在海边时,他说:“天亮了就就会很美。”无论每次演完怎么被赶出片场,如何被羞辱,尹天仇都没有放弃。但在离成功最近的时候摔下来,以及一场节外生枝的枪战,却让他轻易就说出“我没有演戏才华”。

这也是现实中周星驰的写照。他从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经过了演员培训班落选,主持儿童节目,跑龙套,终于奋斗成中国电影喜剧界的迈克尔·乔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活中的戏,他却一直连龙套水准都达不到。尽管,他比电影里当不了演员的尹天仇,成功何止千万倍。

那句“我没有演戏的才华”,是否指代自己不懂得八面玲珑,无法在社会中左右逢源?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努力奋斗是容易的,曲意逢迎却是难的。

5、

最后,尹天仇放弃了电影梦,柳飘飘逃离了红灯区,都选择从言不由衷的戏里逃脱出来。幸好,他们还有爱情这片最后的伊甸园。

周星驰很多电影,最后都是爱情与成就二可选一的选择题,而《喜剧之王》,却是二只能选一。当然了,鱼与熊掌其实是可以兼得的——如果柳飘飘在那个关头出现时,尹天仇能先搪塞过去,事后再解释。只是性格决定命运,尹天仇的坦率真诚,决定了他在那个时候会脱口而出,给柳飘飘承诺。

有趣的是,电影和现实的结局是截然相反的。周星驰在现实中是喜剧大师,但56岁了还孑然一身,三段感情都不欢而散。

也许,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而实现这一切的方式,就是把它拍成电影。

风格前卫,票房低迷,《回魂夜》为何是周星驰最被低估的作品之一

片名/回魂夜

导演:刘镇伟编剧:刘镇伟主演:周星驰/莫文蔚/梁家仁/黄一飞/李力持/卢雄/张莽/谭淑梅/黄智贤/周志辉/侯焕玲类型:喜剧/恐怖/奇幻制片国家/地区:香港语言:粤语/福建话上映日期:-07-06片长:82分钟又名:整鬼专家/OutoftheDarkIMDb链接:tt

剧情简介:

一场阴差阳错的谋杀案,牵连了一栋大厦里多个无辜的人。失恋女(莫文蔚饰)在七月半被男友抛弃,于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断往楼下扔东西发泄。两个心怀鬼胎的保安也在此时酝酿打劫大厦的计划。一对夫妇突然间不见了儿子,遂请求保安队长(李力持饰)帮忙。队长进入二人家中却发现了另一桩与死去老妇有关的凶案。而此时失恋女发现了站在楼道口对着一盆花说话的神秘黑衣人(周星驰饰)。队长发现了夫妇谋杀老母亲的事实,遂被追杀。而此时老母亲的鬼魂前来索命终被黑衣人制服。而夫妇也最终被黑衣人制服后坠楼身亡。含恨的厉鬼就要来索命,牵连该事件的若干人无奈之下只有与神秘的黑衣人合作......

年上映的回魂夜可能是周星驰迄今为止唯一的一部鬼片,这也是刘镇伟和周星驰两人联手在《大话西游》之后,再一次的想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发出挑战。大话西游票房的败北并没有使得两人对于新的幽默的尝试陷入困境。相反,这也从一定程度上促使两人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电影模型,那就是无厘头喜剧。

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喜剧和恐怖片是有着严格的划分的。在年前后,我们对于恐怖片的印象仅仅是会停留在林正英和他的僵尸片中,而喜剧则是多种多样。除去我们敬爱的周星驰主演的那些在现在看来非常经典的系列不谈。当时的主流喜剧则是成龙的那种动作喜剧占优。周星驰和刘镇伟合作的很多剧作,则是在几十年后才被我们发掘出来。而在当时,这样的表演以及故事架构是不被认可的。

综上所述,在这种大环境下,刘镇伟和周星驰再一次携手,为我们贡献了这部精彩绝伦的故事片《回魂夜》。而本片也在一定程度上讲述了关于人们对于有才能的人的普遍看法。俗话说的好,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我们大多数人眼里的天才可能是后天包装的产物,而我们所认为的疯子,则是来源于自己普遍的看法。但是疯子和天才真的是两种极端吗?刘镇伟告诉你,不是的,疯子和天才可能仅仅有一墙之隔。剧中的疯子也就是捉鬼天才里昂(这里很明显借鉴了《这个杀手不太冷》)是一个与世格格不入的人。也正因为这个特点,他才会被很多人认为是疯子,也因此被送入精神病院。

但是再一次意外当中终于有了认可他的人,也就是莫文蔚扮演的阿群,而事实上阿群也是在现实中不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jiangxin.com/rcgpp/619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