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还在素面朝天的时候,杜甫都开始用唇膏

杜甫,江湖人称杜子美、杜工部,后人给他取了个很了不起的称号“诗圣”,事实上,在唐帝国年间数以百万计的官员中,杜甫在政治上并没有太大的成就。他生前并不有名,死后也被埋没了很多年。杜甫虽然出身不错,却还不到躺着就有官做的程度;他娶了个不错的老婆,但妻家没有好到让他可以少奋斗20年;他书读得不错,但没有强到让他一次就获得考官青睐。就像一般的士人一样,杜甫努力地读书、找工作、赚钱养家,努力地想带着家人远离战火,可是时运并不向着他,他辗转于天地之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长久的容身之地。当然,转职率高有一定的个性问题,但我们今天不是要讨论他有多难搞,而是要说说在他人生中那少数一闪而过的光辉,也就是,他的护唇膏的故事。

传周昉,《簪花仕女图》,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相对于湿暖的南国,长安城的冬天比较干燥,保养品是不可少的。那么,唐帝国的人,尤其是达官显贵们,都用什么保养品呢?最简单的,就是“口脂”与“面药”。请不要看到脂肪的“脂”就很惊吓,脂就是油膏,换成现在的说法,口脂就是护唇膏,面药就是面霜。

护唇膏其实源远流长,多年前的《外台秘要》曾经清楚地教导大家怎样制作出一管一管的护唇膏。简单地说,就是拿一根小竹子取无节的一段,从中剖成两半,用纸把竹子连着底部包好,再以绳子缠裹,然后把做好的口脂灌进去,冷却之后,打开纸,把竹子分开再放进象牙或银管里就成功了。至于面药的制作方法,能从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和《外台秘要》中找到一些记载。

“上上乳一十八两”,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钟乳为溶洞中之碳酸钙积淀物,可入药,也是炼丹原料,以透明度高者为上品,此银盒内钟乳清澈透亮,故称“上上乳”。《唐语林》记载玄宗赏赐宰相宋璟上好钟乳,大臣也以得到皇帝赏赐的钟乳为荣

这其实是唐代的宫廷风俗,一般来说,唐代的皇帝会在正月颁赐口脂面药给大臣,而且不是人人都有,通常是他的亲信、宰相、北门学士还有谏官,换言之,收到保养品,就显示你是皇帝看重的人,而收到礼物的人,都要写一篇文章表示感谢。因此,我们在唐代的文章中可以看到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曾经收过皇帝的保养品。

“次上乳一十四两三分”,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盒内管状钟乳石色灰白,等级略差,故名“次上乳”。《旧唐书》记载高季辅为太子右庶长,上疏切陈得失,太宗特赐钟乳一剂,并奖褒:“卿进药石之言。故以药石相报。”

在唐廷的编制中,主掌皇帝健康的殿中省尚药局,还编制两个“合口脂匠”,换成现代的说法,这两个公务员可能叫“护唇膏技师”。虽然他们具体的工作内容并不明确,也不确定是不是所有皇帝自用或者送给大臣的护唇膏都由他们制作,但我认为,由皇帝颁赐的东西,实在不可能买现成品然后刻个“××皇帝赠”之类的字样就送给大臣,正因是用来显示恩德的东西,由皇帝御用的匠人制作似乎更合理一些。

“次乳廿四两”,盒盖内书“次乳廿四两须简择,有堪服者”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盒内管状钟乳石色灰暗泛黄

对于许多重要的大臣或者皇帝本人而言,这只是例行公事中的小东西,但是杜甫46岁时初次收到这个礼物,他欢喜地写了一首诗。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腊日就是农历十二月八日,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杜甫写这首诗的时间是唐肃宗至德二载(),这一年,虽然安史之乱仍持续,但西边已重归唐廷,唐玄宗也从四川回到长安,看起来,唐廷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可以反击。当然,对杜甫而言,最令他感到今年冬天比往年温暖的原因,是他担任了谏官“左拾遗”,官职虽然不是非常高,却是中枢机关“门下省”中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唐人宫乐图》,局部,台北故宫藏

杜甫被选入了门下省,他的工作就是向皇帝提出谏言,职位本身即象征着一个人的刚正不阿,能得到这个位置,对杜甫而言,是很重要的肯定。同时,这个职位虽然品阶不高,却能亲近皇帝,做得好,就能得到皇帝的认同,一步步往上实现梦想。

至德二载的冬季,是杜甫一生中少有的灿烂时光,他并不觉得冷,一片冰冷的雪景中,他看见了金针花的嫩苗,明明是萧瑟的柳条,在他看来却隐约透露了春天的信息。他可能是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吧,正盘算着晚上喝个通宵。是什么让杜甫那么高兴呢?是他今天受赐了皇帝的保养品。他怀中的护唇膏可能是象牙或银管制成,上面或许镶着翡翠、琉璃或者翠鸟的羽毛,是他平常不会得到的。至于面药,则是金盒或银盒上面打着香罗结,旁边是皇帝亲手写的墨敕。重要的大臣都是由内侍亲送到家,但从杜甫的诗来看,他的赏赐可能是在上班时被统一发送的,所以他才能一路把东西带回家。

红光丹砂,银盒上注“红光丹砂二大斤,大颗三枚绝上”,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共重克,其中三块较大,为光明砂中的箭镞砂,但色鲜,可能为新坑砂,品质略次于光明紫砂

揣在怀中的口脂、面药,用象牙、金银与翡翠点缀的美丽器皿盛装着,一切都那么美好。清冷的冬季,曾经悲愤吟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长安城,或者曾有落魄王孙走避的巷弄,在至德二载可能都没有太多改变,但是杜甫心中充满了希望,他期盼已久的人生春天即将到来,他深信不疑。

那是杜甫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拿到皇帝的赏赐,来年,他被贬谪,永远离开了门下省,再也没有回去。读这首诗时,我常常想,如果时间可以停在至德二载的深冬就好了。

其他护肤品

香发木犀油

古人喜欢把兰这种香草加入到护发的头油当中,由于兰本生芳香四溢,使用兰油来护理头发更能使头发散发迷人的香气,在《陈氏香谱》中曾记录过一种香发木择油:

凌晨,摘木裤花半开者拣去茎蒂令净。高量一斗,取清麻油一斤轻手拌匀,捺瓷器中厚以油纸密封罐口,坐于斧内以重汤煮一饷久,取出安顿稳燥处十日后倾出以手沘其清液收之,最要封闭最密久出愈香。如此油匀入黄蜡为面脂,馨香也。

手膏方

桃仁、杏仁(各二十枚,去皮尖),橘仁(一合),赤匏(十枚),大枣(三十枚),辛夷、仁芎、当归、牛脑、羊脑、白狗脑(各二两,无白狗,诸狗亦得)

上一十一味,先以酒渍脑等,又别以酒六升煮赤以上药,令沸停冷,乃和诸脑等,然后碎辛夷三味,以绵裹之,去枣皮核合纳酒中,以瓷器贮之。五日以后,先净讫,取涂手,甚光润,而忌近火炙手。

解释

先用酒泡着牛脑、羊脑、白狗脑,然后用六升的酒把桃仁、杏仁、橘仁、赤匏煮到红,放凉之后跟三种脑和在一起,然后把辛夷、仁芎、当归弄碎,用绵布裹着,去掉枣子的皮核之后泡在酒里,用瓷器储藏。五天之后,先洗干净手,再拿来涂手,很光润,但是不要靠近火,会烫伤手。

萃取植物和天地灵长之精华,制成汉方护手霜。

傅身香粉

洗澡颇为讲究,洗澡水用甘松香、茅草花等香药调制而成,称为“兰汤”。沐浴之后,爱香的女性还会在身上傅粉,涂抹的香粉自然也是由各种香料和香草调配而成。

荚粉、青木香、麻黄根、附子炮、甘松、藿香、零陵香各等分,除荚粉外,同捣罗为细末以生娟夹带盛之,浴罢傅身上。

面药方

朱砂(研)、雄黄(研)、水银霜(各半两),胡粉(二团),黄鹰屎(一升)

上五味,合和净洗面,夜涂之。以一两药和面脂,令稠如泥,先于夜欲卧时,澡豆净洗面,并手干拭,以药涂面,浓薄如寻常涂面浓薄,乃以指细细熟摩之,令药与肉相入乃卧,一上经五日五夜,勿洗面,止就上作妆即得,要不洗面。至第六夜洗面,涂一如前法。满三度洗更不涂也,一如常洗面也,其色光净,与未涂时百倍也。

解释

朱砂粉、雄黄粉和水银霜各半两、胡粉两团、黄鹰大便一升。

和好以上五种材料,把脸洗干净,用一两的药和上面脂,调到浓稠状,睡觉前先用澡豆(捏成豆状的洗颜粉)洗脸,手擦干,用药来搽脸,厚薄大概是平常用的面霜浓度,然后按摩脸部,让药渗入皮肤之后去睡觉。

第一次使用的时候,五天五夜不要洗脸,要化妆就直接上妆,千万不要洗脸。第六天晚上洗脸,再涂一次,反复三次之后就不用再涂了,之后就可以随便洗脸,让脸色光净,比没涂的时候还要亮百倍。

大真红玉膏

香脸指的是女性的妆面,古代女性涂脂抹粉用的是美白的香膏,其中就有不少香料的应用。陈元靓《事林广记》癸集卷七记载了过香膏的制作:

杏仁(去皮)、滑石、轻粉各等分为末,蒸过,入脑麝(龙脑、麝香)少许,以鸭子清和匀,带早洗面毕,傅之旬日后,色如红玉。

急面皮方

大猪蹄一具,治如食法,水二升,清浆水一升,不渝釜中煎成胶以洗面。又和澡豆夜涂面,晓以浆水洗,令面皮急矣。

解释

把大猪蹄处理好,加上水两升和清浆水一升,放在锅子里煮成胶来洗脸,再和在澡豆里,睡前涂在脸上,早上用浆水洗掉,让脸皮紧绷。

纯天然胶原蛋白洗面奶,可做夜间冻膜使用,快速除皱,一夜使肌肤紧致拉提。

口脂方

熟朱(二两),紫草末(五两),丁香(二两),麝香(一两),上四味,以甲煎和为膏,盛于匣内,即是甲煎口脂,如无甲煎,即名唇脂,非口脂也。

解释

以熟朱、紫草末、丁香、麝香和着甲煎(甲香、沉香、丁香、藿香、熏陆香、枫香膏、麝香和大枣等高级的香料做成的香膏)做成膏状,放在匣子里,就是甲煎口脂;如果没有甲煎,就是唇脂不是口脂。

唐代银盒,内有大粒光明沙(朱砂)与白马脑(白色的玛瑙),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何家村遗宝的主人是谁,至今仍无定论,但其拥有大量金银器与贵重药材、矿物,可能是一位对炼丹术十分着迷的达官显贵

据《齐名要术》中记载详细的米粉制作方法,将米磨成细粉沉于凉水发酵腐烂,再洗去酸气,然后使米汁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

现在粉饼的老祖宗就是“米粉”

胭脂就是从花里提取的天然色素

当然这一切有据可循:

明定陵出土的香皂盒,两边分别放置香皂和精油。

在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作香粉惟多著丁香于粉盒中,自然芬馥”。

后唐《中华古今注》关于胭脂的记载有:“起自纣,以红兰花汁凝成”。

汉武帝时,关于口红的记载,有“唇脂以丹作之,象唇赤也”。

元代《事林广记》,里面也记了很多护肤品的制作方法。

《香奁润色》收集历代医典中的护体药方,以美发美容方为主,同时兼及妇科病的自治,以及洗涤、储藏衣物等生活常识。

在古代的社会化妆品和护肤品的普及率其实比大家想象的高!

《齐民要术》是一本神书。里面详细记载了如何制作化妆品、护肤品,以及干花的制作工艺。

后来的明代徐光启编撰《农政全书》的时候,一点不客气,把历代农书里涉及护肤品的段落全收了。

是的,农书。

古代记载护肤品和化妆品配方的大多是农书和医书。

因为那时候用的材料都是纯天然的,不是农作物就是医用草药。

又比如宋代的寇宗爽,对于发掘各种护肤品原料乐此不疲,编了一本叫《图经衍义本草》的医学书。

里面有这么一段:

白瓜子:味甘,平、寒,无毒。

主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

久服轻身耐老。

主除烦满不乐,久服寒中。

可作面脂,令面悦泽。

白瓜子可以抗衰老,相当于如今的胶原蛋白了。

杀花法:

摘取即碓捣使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

更捣,以粟饭浆清而醋者淘之;

又以布袋绞汁,即收取染红,勿弃也。

绞讫,着瓮器中,以布盖上。

鸡鸣更捣令均,于席上摊而曝干,胜作饼。

作饼者,不得干,令花郁也。

这就是把花朵制成香香的干花,要么放屋里熏味儿,要么拿来当原材料。

作胭脂法:

“预烧落藜藜翟及蒿作灰,(无者,即草灰亦得。)

以汤淋取清汁,(初汁纯厚大酽,即教花不中用,惟可洗衣。取第三度汤者,以用揉花和,使好色也。)

揉花。(十许遍,势尽乃止。)

布袋绞取纯汁,着瓮鰕中。

取醋石榴两三个,劈取子捣破,少着粟饭浆水极酸者和之;

布绞取沈,以和花汁。(若无石榴者,以好醋和饭浆亦得。若复无醋者,清饭浆极酸者,亦得空用之。)

下白米粉大如酸枣,(粉多则白。)以净竹箸不腻者,良久痛搅,盖冒。

至夜,泻去上清汁,至淳处止;倾着帛练角袋子中悬之。

明日干时,捻作小瓣,如半麻子,阴干之,则成矣。”

——这就是一道完整的胭脂制作工序。

其中提到的原材料,都是古代制作护肤品最常用的的,譬如草木灰。

但是什么草烧的灰,之后又与哪些浆、油膏混合,也是有很大讲究的。

元代有个叫陈元靓的大骚包,编了本书叫《事林广记》,里面也记了很多护肤品。

在他的书里专门有一篇,叫“闺妆类”。你看这名字……就是当时的化妆护肤品大全。

我摘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出来。

“太真红王膏:

杏仁去皮,滑石轻粉各等分为末。

蒸过入脑麝少许,以鸡子清调匀,早起洗面毕传之,旬日后色如红玉。”

“孙仙少女膏:

黄柏皮三寸,土菰根三寸,大枣七同,研细为膏。

常早起化汤洗面用,旬日容如少女,以治浴尤为神妙。”

——这两个名字都取得特别骚,其实就是男款和女款的洗面奶。

你造这个男款洗面奶太真红王膏里面放了多少好东东!!!

龙脑与麝香现在根本没地儿找了好么!

一丢丢在香水里随时就是¥0+!

不是现在lamr之辈可以赶得上的!

“洁鬓威仙油:

威灵仙十茎,侧柏叶二枝,牙皂三茎,黑牵牛二十粒,黄柏皮一片如手指大,各细锉,以绢囊盛纳瓮中。

入真麻油浸收,能除垢腻洁鬓长发胜苓香百药煎之类。

遇鬓发毡结不堪梳理,有速取一掬除土立见梳解。”

——这个是洗发露,同时附带护发功效。

(插话:这取名水平根本不是只能想出“凝脂玉肤露”的玛丽苏网文女写手能琢磨到的。还有什么画眉集香丸、熏衣笑兰香、透肌五香圆、玉屑飞云散、削剌金刀散……名字取的一个赛一个的高大上。)

还有“玉女桃花粉”,是当时的护肤露,据说有祛除斑点的功效。

类似的东西在古代非常多,有些神奇的道士们在他们的道藏里也记了很多护肤品的配方。

胡须油、洗头水、护肤露、洗面奶、香水、唇膏、护手霜……

基本上,我们现在女性朋友常用的各种类化妆品,古代都有对应的类似产品。

而且原材料更加天然,更加健康。

武大这种小贩,买瓶红白散给金莲擦脸还是很容易的,毕竟石榴皮之类的原材料又不稀罕。

铅粉

铅粉是粉的一种。

秦汉时期《神农百草经》就提到铅丹和粉锡被用于妇女化妆。

其实就是炼丹过程中出现的附属品。

经醋化的白铅变的和米粉一样细腻,被称为胡粉,“洗净铅华”中的铅华就是铅粉了。

铅粉是重金属,虽然涂在脸上会增白,上妆效果好不易掉落,但是长期使用会让肌肤发青甚至金属中毒。

我们常在古代的壁画中看到脸颊绯红的女性,比如:

而这种红,很有可能就是用铅粉画出来的。

虽然铅粉细腻,擦在脸上薄薄的一层。

但是,铅粉画在脸上会对皮肤有一定的灼烧,因此,给人红扑扑人面桃花的感觉。

除了这些粉以外还有:

水银粉(也就是砒霜,为了美真的是啥都干了啊);

紫粉(对黄脸皮的人有修容效果!其实就是在米粉中加入落葵作为染色剂,让粉有淡紫色);

珠粉(也成为宫粉,是宫中妃子用珍珠制成的);

珍珠粉(这个可不是珍珠、而是一种叫紫茉莉的胚乳提取的妆粉,红楼梦中也有提到。)

干粉(滑石粉);

粉水(从矿物质水中提炼而成的);

爽生粉(分分钟跳戏强生婴儿爽生粉==)、养颜粉、香粉等等。

↑电视剧《红楼梦》中对于紫茉莉花种制成的妆粉的描写

黛(画眉)

画完胭脂就开始画眉毛啦~

“黛”就是画眉用的颜料,是化妆品。

画眉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

“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

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

《西京杂记》中写道:

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

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

自唐代,眉妆走向巅峰……不可逾越……食补

珍珠粉大家一定都听过,无论是加在胭脂和腮红里面还是直接敷脸亦或者内服,都是从古至今的不二良方,传播程度和感冒了多喝水差不多。

最为臭名昭著的莫过于慈禧这种妖艳货。

千金美容方里记载"慈禧太后驻颜方"——

慈禧为了使皮肤白嫩柔滑有光,每十天服一银匙珍珠粉,每天喝大半碗人奶,晚上用鸡蛋清搽脸,就寝前半个小时才去洗。

慈禧化妆前,先会让宫女用一根玉棍在脸上上上下下的滚动(不就是今天的黄金棒?),起按摩的作用,然后再上粉。

她用的粉和胭脂都是宫廷里自制的,用上好的贡米细研五六次后再与铅粉混合而成的,胭脂则是用玫瑰花浸泡制成的。

人参养颜大家一定听过,食补就是最原始的方法。

此外什么灵芝啊,燕窝啊,海参啊。反正感觉有灵气的东西都可以养生,都可以驻颜!

所以吃货皮肤一定好?

重口味的来了

丹药。没错,就是丹药,成仙和长生不老自古就是画等号的。所以古时候的方士很喜欢把各种矿物混上各种奇怪的东西放锅里熬,放炉子里烧,烧的啥都看不出来之后搓吧搓吧成一个丸就敢吃了。能不能长生不老我不知道,重金属中毒啊亲。

血。古人认为新鲜的血液是动物和人全身的精华所在,所以蛇血、羊血、猪血无所不用其极,当然,人乃万物之灵长,所以有身份的都用人血,特别是童男童女的鲜血。交际花卡戴珊用自己的血做面膜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观念真是贯穿古今,横跨海内外呀~

心脏。血液的源头嘛,精华中的精华啊,所以画皮里面狐妖不吃人心就会老对不对,就是古时候这种心理的映射。

胎盘。古人觉得胎盘是孕育人的所在,自然是天地精华的凝聚,是世界上最纯净的部分。所以胎盘能治病、能养生,区区驻颜自然不在话下。

说着说着怎么感觉最补的就是人--!

为了焕发从内而外的白,怎么办呢?答案是让人心碎的——

砒霜

把少量的砒霜混进食物里,每日服用可以让皮肤白皙(我觉得完全是毒到发白啊),虽然少量的砒霜不会让人中毒,甚至还有打虫的功效。

但是日积月累也会对人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伤,比如失去生育能力,比如内脏衰竭。

所以千万不要得罪这类女人啊,为了美,她们可以连命都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jiangxin.com/rcgzz/614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