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农民新技术实现创业创新青海日报

获奖后的马晓亮(左)和程冠斌(右)。李秀兰提供

“大家好,我叫马晓亮,今天为大家介绍牛羊屠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废弃物处理一直是屠宰行业的难点,我们采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屠宰牛羊胃肠内容物、血液转化成为饲料及有机肥,通过乳化均质技术将废弃油脂转化成化妆品原料,既解决屠宰过程中的废弃物污染问题,又实现了产业绿色闭环。”

11月17日至18日,由农业农村部、江苏省政府主办的“长春国信杯”第三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大赛决赛在南京举行。我省选手马晓亮和程冠斌参赛的“非遗扶贫——青海土族盘绣文创产品开发”和“牛羊屠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两个项目,从全国30个省市区选拔出来的个优秀项目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总决赛并获得了优胜奖。

为备战第三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大赛,今年8月,我省各市(州)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层层选拔推荐,共有34个项目参加了省级决赛。我省选手马晓亮和程冠斌通过半决赛和决赛,一路前行,最终脱颖而出,向全国介绍推广了“非遗扶贫——青海土族盘绣文创产品开发”和“牛羊屠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成为青海青年农牧民“双创”大赛的骄傲。

马晓亮告诉记者,作为畜牧大省的青海,每年在屠宰加工中的动物胃肠内容物、血液处理不全面,形成了污染。屠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是将胃肠内容物及血液利用适合高海拔地区的微生物发酵菌种进行发酵,生产成为优质的新型蛋白源饲料。既提高消化率和营养吸收率,还可去除原料的臭味和血腥味。同时将肠粪采用微生物发酵生产成新型环保有机肥,废弃的牦牛腔油通过乳化均质技术处理后,形成优质乳状油脂,生产成护手霜、润唇膏,污染物就能达到零排放。

目前,马晓亮所在的青海马佳肴有限公司,利用该项目每年可处理污染物吨,为企业节约处理成本万元,成品销售增收万元,间接带动农牧户余户,每户增收3.6万余元。

而程冠斌的参赛项目——“非遗扶贫——青海土族盘绣文创产品开发”,是经过大胆创新,学习借鉴湘绣、苏绣等刺绣产品的特点,取长补短,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元素在刺绣中完美结合,通过土族盘绣“太阳花”元素与现代生活中的家居、文创、时尚箱包、时尚服饰等结合,已开发出了多种新产品推向了市场。

程冠斌说,现在通过青海素隆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该项目采用“企业+基地+能人+市场”的模式,每年通过对贫困户和农村留守妇女的免费培训,以公司提供原料,与农户签订半成品收购协议,有余名贫困妇女,平均每人每年增收2万多元。同时辐射带动多名农村妇女参与到了刺绣手工艺品的制作中。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巩爱岐认为,通过夯实双创平台,完善双创服务体系,有效激发了全省创业创新的活力,并培育了一批技术集成度高,辐射带动性强、助力乡村振兴的双创典型带头人、典型县、双创园区及孵化实训基地,为农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服务精准扶贫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目前,经农牧部门统计,我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人员共达到2.5万人,成功创办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千余家,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9余万人。农村创业创新势头强劲,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作者:罗连军来源:青海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jiangxin.com/rcgzz/61939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